快点三国【三国趣闻】三国典故之“顾曲周郎” 快斩三国vr
快点三国【三国趣闻】三国典故之“顾曲周郎”如下:
顾曲周郎,汉语成语,拼音是gù qǔ zhōu láng,意思是原指周瑜业于音乐,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,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有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
魏晋之后的南北朝,庾信就有诗,“悬知曲不误,无事畏周郎。”隋朝也有江总诗,“弦心艳卓女,曲误动周郎。”这里诗里的顾曲周郎虽然出现的场合经常不对,但比较端正,一心一意想只要弹好曲,就不必怕周郎了。
但是到了唐朝不一样了,李端的《听筝》,“ 鸣筝金粟柱,素手玉房前。欲得周郎顾,时时误拂弦。”从曲有误、周郎顾化作了误拂弦。唐初释慧净与王绩则有相合诗,前者曰“ 早时歌扇薄,今日舞衫长。不应令曲误,持此试周郎。”,后者和“舞袖风前举。 歌声扇后骄。周郎不相顾。 今日管弦调。”被动彻底成了主动,误拂弦原是为了试周郎。
刘禹锡也曾做《》,“ 杨柳郁青青,竹枝无限情。周郎一回顾,听唱纥那声。 踏曲兴无穷,调同词不同。愿郎千万寿,长作主人翁。”与他竹枝词一脉相通的清新可亲,心平气和的喜悦。
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不断的将其引入到诗词中,并不断赋予新的含义。从一开始的仅指对音乐的鉴赏,发展到可能是男女间的思慕,甚至代指情郎,也可以惺惺相惜,知音间不以言喻而以音传的韵事。
指代知音难遇的诗词最早可见于唐湛贲的《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》,“桑田代已变,池草春犹碧。识曲遇周郎,知音荷宗伯。”
知音再往后演变,周郎顾曲也成了怀才不遇的代指,曲误若有人顾,欣逢知音,若无人顾,则是知音难觅了。
顾曲周郎早已全然成了诗词中的典故,不必对三国知道太多,对它的出处也无需溯本追源,不再是具体的人,具体的事,而是一种意象,一种表征,历史与文化彻底融合。
乱世英雄TapTap玩家官方交流群:1064940349
以上就是快点三国【三国趣闻】三国典故之“顾曲周郎”相关内容。